“未名物理学者沙龙”活动由beat365官方网站主办,旨在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和学院名师面对面畅聊的平台。在这里,同学们可以近距离感受学者风范、领悟人生智慧,在与名师的交流中进一步体悟和培养科学精神,感受当代青年的时代重任。
首期“未名物理学者沙龙”于2021年5月13日在beat365官方网站举办。学院邀请到了高原宁、曹庆宏和王垡三位教师与30名同学深入交流。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到场的嘉宾和同学们交流了哪些有趣的话题吧!
未名物理学者沙龙现场
01 从误打误撞到锲而不舍——名学者的科研路
在活动伊始,三位老师依次分享了自己在本科阶段的求学经历。王垡老师表示自己从来没有考虑过其他的方向,出国以后一直在自己所关心的项目上钻研,专注于此直到回国任教。高原宁老师则表示,自己在高考前就非常坚定地选择了物理,在北大取得博士学位后,由于机缘巧合尝试了高能物理实验,渐渐觉得这个方向挺好,就坚持了下来。相比之下,曹庆宏老师的物理学生涯则较为曲折:他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本来选择了和经商有关的专业,但是因为在报名表上勾选了“同意调剂”,最终进入了物理的天地。曹老师说,自己属于“后知后觉”的人,研究生毕业以后还尝试过创业,最终发现还是学术更适合自己。“殊途”不影响“同归”,当年物理学的爱好者们最终跻于一堂。
紧接着,主持人就同学们最关注的科研话题进行了提问,希望各位老师分享一些自己做科研的感受。三位老师不讳言学术道路的曲折漫长,认为只有持续地投入努力,不断地主动探索,才有可能获得回报。王垡老师建议同学们通过体验解决难题的过程来测试自己是否适合学术道路。“如果同学们真心想做科研工作,那么就应该享受解决一个科研难题的过程,如果你在解决问题之后感觉非常开心,那么有希望能够坚持下去。”高原宁老师则坦言,他听到过很多大一学生对数学课难度的吐槽。“其实每个年代都是一样的,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可能会学到怀疑人生,但是慢慢地过了两年之后,当数学和物理渐渐匹配起来,心态也会随之好转,后期的理论课程学习也变得得心应手许多。”高原宁老师分享了自己在科研道路上遇到过的最大困难——如何成为一个独立的科研工作者:“最初进行科研的时候,想法和解决方案都是来自老师,什么时候才能独立地做实验,是需要知识慢慢积累的,只有到了第三、四年,有了自己的思路和解决方法之后,人才能摸索到自己适不适合搞科研。时间会解决一切。在初期尽可能多地了解老师给的题目背后的东西,只有自己去做、去想才能慢慢成长起来。”
高原宁老师分享经验中
曹庆宏老师同意这种说法:“有段时间,其实我每时每刻都在问自己什么时候才能有自己独立的想法、能独立做科研,后来我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案便是沉淀积累,时间会解决一切。”看来时间确实是人生选择最好的证明。
02 坚持、专注与自信——物理学家的心理素质
想成为好的物理学家,需要怎样的心态和能力?让我们看看三位老师各自的看法吧!
王垡老师:“我想不同的人会有极为不同的答案,而我认为,坚持和专注是非常重要的。虽然自己的求学、科研经历听上去相对说来很顺利,但是还是会遇到很多困难而做不下去,我在本科申请出国的时候,一开始也是极其不顺,offer来得比较晚,在这期间,我还忧虑过,是否要变成失学人士。到了博士后期间,我在美国找工作,那个时候的心情就更加困惑。因为不确定性实在太大,完全不知道三年之后的自己会在哪里工作,但我从来没有考虑过放弃走科研道路。科研本身是解决问题,有价值的工作是去解决新的问题,这一过程会消耗大量脑力,我曾全天都在想一个论文题目如何去实现。科研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太多,要花费的努力和精力太多,所以坚持和专注是科研路上必不可少的条件。”
王垡老师分享经验中
曹庆宏老师:“坚持和专注是科研的必要条件,科研是一个痛并快乐的过程,而快乐是少于沮丧的,没有兴趣很难坚持下去。如何成为一个好的物理学家,这个问题的充分条件是很难界定的,每个人都会遇到不同的情况。在科研界留下的人都有一个特点,我觉得是比较“轴”,是想法单一但很有韧劲儿的人,真正去做事情并且坚持了下来。作为一名北大物理人,要相信自己,所有的人必须相信自己,进了这座院子,什么都是可以实现的。整体来说,整个科研过程是喜悦和沮丧相互交织的。中途会强迫自己做很多原本你不愿意去做的事情,才能把最终的成果做出来。做科研是一个痛并快乐的过程,必须要去权衡。如果没有兴趣,我很难相信你能够坚持下去。”
曹庆宏老师分享经验中
高原宁老师:“坚持应该是学习物理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坚持的话,什么事情都无法完成。但是如何成为一个好的科研工作者,充分条件是很难界定的——我们都无法确定。但我认为,除了坚持和专注,相信自己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做科研往往会经历两个沮丧的过程:首先是在探索过程中会时时想撞墙,这是一个每天要否定自己原来想法的过程。每天入睡前或者是白天思考,当你的脑海中突然灵光一下,出现极好的想法时,你会马上推翻原先的理论。这样的过程要重复很多次,甚至有时候会怀疑自己走的路到底是否正确,这是非常沮丧的。其次便是把得到的结果展现出来,写文章的过程在我看来是很沮丧的。那么要排解沮丧的心情,‘幸灾乐祸’是可以尝试的方法。最高级级别的“幸灾乐祸”是嘲笑自己。在生活中,当我们面临着许多看上去困难的事情时,如果稍微离开一下,再往回看,大部分时候你会发现困难也是快乐的。对待生活,我们要有幽默感,很多事情其实并没有那么严重,所以没必要让自己那么难过,真的觉得搞不定的时候,可以试着‘幸灾乐祸’地看看自己。”
03 本科生活——忆昔风华正茂时
千万不要以为物理学者们的生活都是在精准理性的安排和一丝不苟的科研下度过的。在沙龙的最后,三位老师在主持人的提问下回忆了他们在本科时的生活,并顺便向同学们透露了他们的“小爱好”。
王垡老师是一个“象棋迷”,但他戏言“现在自己已经下不过手机象棋了”。他认为,课外的兴趣也可能给研究带来意外的帮助,比如自己在高中的时候对计算机就很感兴趣,后来发现这对自己理论物理研究也有很大帮助。曹庆宏老师说:“我本科刚入学的时候喜欢打麻将和扑克,但从不记牌,结果每个月生活费都请客吃饭了。后来喜欢上踢足球、跑步,一直坚持了很多年。现在我每年都会抽出时间和家人度假,也经常开车去野外放松。我在求学的时候读过《朗道》的力学篇,从中发现了一种非常吸引自己的体系,从此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兴趣,认定这是要做一辈子的事情。”
高原宁老师回忆起往昔时,既有款款深情,又有幽默的自嘲:“我十六岁的时候来到北大求学,那时候的条件特别苦,但是现在再回首往事,那些和同学们在一起无忧无虑的日子都非常美好。至于爱好,倒没什么‘健康’的爱好,上大学的时候会打桥牌、打升级,保持过三年不败的战绩,后来下过围棋、象棋、飞行棋。现在要注意教授的形象,这些便不会再做了。现在的我更喜欢静,喜欢一个人待着,待乏了就从书架上抽一本从没看过的物理书推公式,推不出就对自己‘幸灾乐祸’。”
04 提问环节——观点对撞
在提问环节,同学们提出了不少有趣的问题,在这里我们挑选其中的几条,前辈学者们的回答也许能给处于独特学习阶段的你一些启示。(对嘉宾的现场的表述有一定文字简省)
Q:从本科到研究生再到独立科研的过程,似乎是两个转折点,在这两个过程中,需要有什么准备?
王垡:我自己并没有做特别的准备,一切都是慢慢学会的。现在的本科生更应该考虑的是找一个问题去解决,跟着导师做是没有坏处的。
高原宁:本科和研究生是很重要的分界线,本科鼓励同学们进行各方面的体验,而研究生开始必须开始专心,从很小的方向,把一件事情做到底。现在最该干的就是把一件东西做完,得出与一个哪怕错了的结论,都会有很大的收获。
同学与老师交流中
Q:智力或者“天赋”是会对科研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吗?
曹庆宏:我认为天赋分两种,一种是多年积累后产生的直觉,是多年积累沉淀后展现出的科学底蕴,另一种则是同一纬度下不同的思考方式。有一些科研工作中第二种天赋显得很重要,但是大部分工作并不是。
王垡:我对天赋说比较反感,我认为人的智力是后天训练出来的,不要太担心自己有没有天赋,应该担心自己有没有努力到。
高原宁:对啊,能够不懈努力也是一种天赋。科学最重要的含义是探索,最有价值的东西是探索,是出发前往未知的地方。去没有去过的地方,这是人类知识扩展的源头。每一步都是看到更大的自然界,才能够在这一层面上继续往下走,继续创新。把科研视作为职业或追求是完全不一样的,我希望同学们可以把追求放得更高一点,而对职业的考量放低一点。
Q:从事实验物理学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如果只能在一个实验里做到很小的一部分,会不会觉得这样的工作没有实现自己的科研梦?
高原宁:在日常科研中保持鲜活斗志的最基本办法,是在有困惑的时候就往前走,去看看没人去过的地方。实验的思想就是“怎么去看”的思想。别太在意一时成败,重要的是能不能走到。不管在这些过程中你是不是无名小卒,只要做到了就是成功。
Q:论文审稿的过程中,审稿人会考虑哪些问题?应该如何和审稿人进行交流?
曹庆宏:我自己审稿的时候,会看文章整体的立意和结论,以及论文本身的创新性。大部分审稿人是非常友好的,因为大家的共同目标是为了把问题探索清楚。在审稿过程中,审稿人从不同角度看待这个物理问题,是在帮助我们更清晰地思考问题。每个人都有知识盲点,在交流过程中需要补充自己的盲点,修正自己的论文。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写的很多东西并没有预期的那么重要,但有时候也可以把自己的成果改得更好。这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高原宁:审稿人必须有一种起码的判断,不能让任何人随便过关,要找到论文的意义何在,到底解决了什么问题,有时候在审稿人的提醒下,作者可能会发现需要选择推翻意义,需要重新再捋一遍得到新的结果。
同学积极提问
Q:对于个人科研探索,在北京大学和国外有什么差别吗?
曹庆宏:我认为在硬件条件上是没有区别的,无论是对问题的捕捉和合作者的情况,现在互联网让国际合作变得简单。至于软环境,如科研氛围等,不同地方是截然不同的。
高原宁:年轻人要有更开放的态度,各处走一走是有意义的。未来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未来一代人是什么样子的。新一代更开放、更自信的态度会影响中国在世界的地位,甚至影响整个世界的走向。没有危机会自然消失,它需要一代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
在活动的最后环节,beat365官方网站为三位嘉宾送上精心准备的礼品,三位嘉宾与同学们合影留念并在留言簿上为同学们寄语:“青出于蓝”(高原宁); “除了坚持,还要坚强”(曹庆宏);“Know yourself”(王垡)。三位老师希望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真正让同学们感悟科研人的坚毅,不断钻研,攀上物理的高峰。
三位老师的寄语
“未名物理学者沙龙”为所有beat365官方网站的同学们提供与老师近距离畅谈的机会,希望同学们吸取前辈的经验,严谨地对待科学规律,脚踏实地,探索出属于自己的科研之路。时代成就伟人,智者铸就时代。beat365官方网站一代代学者们已经为当代青年照亮追梦的方向,只愿后来者不负期望,不辱使命,勤于学习,敏于求知,真正担起时代重任。
活动最后师生合影
05 彩蛋——沙龙微语录:
1、时间会解决一切,只有自己去做去想才能慢慢成长起来。
2、科学最重要的含义是探索,最有价值的东西是探索,是出发前往未知的地方。去没有去过的地方,这是人类知识扩展的源头,每一步都是看到更大的自然界,才能够在这一层面上继续往下走,继续创新。
3、不知道能不能做到,那就去试。年轻时总觉得天下的事情没有自己做不了的,自己都做不了谁还能做?最后尝试过了,实在不行也没有什么了不起。
4、未来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未来一代人是什么样子的。
5、如果真的想做科研,应该享受解决科研的结果,否则科研只会成为一种罩子。
本期活动嘉宾教师介绍
高原宁
beat365官方网站院长、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2015年,高原宁研究团队参与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上底夸克物理实验(Large Hadron Collider beauty Experiment,LHCb),宣布观测到由五夸克组成的重子态,这是首次发现五夸克粒子,被科学杂志评为年度物理学重要进展。2017年,高原宁研究团队参与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的底夸克探测器(LHCb)实验组,宣布发现双粲重子,入选“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主讲《热学》、《原子物理学》等课程。
(高原宁老师照片)
曹庆宏
beat365官方网站副院长,教授,博士,北京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研究方向为TeV物理与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长期从事对撞机上唯象学的理论研究,围绕LHC实验,寻找TeV能区的新物理信号,探索基本粒子质量起源和对称性破缺的机制。在粒子物理方向的国际期刊上已发表文章50余篇, 总计被他人引用5000余次。近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型强子对撞机上探测超出粒子物理标准模型之外的新物理信号。主讲《量子力学》、《粒子物理》和《李群李代数》等课程。
(曹庆宏老师照片)
王垡
beat365官方网站量子材料中心研究员,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前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物理phd,师从Ashvin Vishwanath。博士前期在阻挫系统的自旋液体作出重要工作;博士第四年,和几位教授合作,通过functional renormalization的方法理论上解释了铁基超导材料配对原理,受到广泛关注。2009年,获得MIT Pappalardo fellow。王垡博士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在其研究领域已发表了数十篇文章。主讲《量子力学》、《高等量子力学》课程。
(王垡老师照片)
文字整理:李萌春 李婉婷 张正涛
审核:吴桃李 曹庆宏
摄像:刘畅 吕律
编辑:麦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