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官方网站
一、学院简介
1898年,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建校,1913年,北大设物理门,开创我国最早的物理学本科教育。经饶毓泰、吴大猷、丁西林、朱物华等人的努力,抗战前北大物理系已成为中国物理学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抗战时期,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在昆明成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物理系培养了李政道、杨振宁、朱光亚,邓稼先等一大批杰出科学家。
1952年院系调整,原北大、清华、燕大三校物理精英合并成新的北京大学物理系,聚集了饶毓泰、周培源、叶企孙、王竹溪、胡宁、黄昆、褚圣麟、虞福春、杨立铭、李宪之、谢义炳等一大批中国物理界的领军人物,使北大物理系成为中国高校中实力最强的物理重镇。解放后的50年,北大物理学科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其中包括105名在北大物理学科工作学习过的中国科学院院士,7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1名两弹元勋中,北大物理系系友就有7名。
北大物理在学科建设中也屡开全国高校之先河。1955年,从全国各地调入教师学生建立了我国高校第一个核科学专业--物理研究室,后更名为原子能系,即技术物理系前身,为我国成功研制两弹培养了大批骨干人才。1956年,国家集中了北大、复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吉林大学五校师生在北大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半导体物理专业,为我国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1956年,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的大力协助下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地球物理专业。1959年,从北大物理系分出了地球物理系和无线电系。70年代,北大物理系半导体物理专业分出一部分人员与其他系教师共同新建了我国第一个计算机系微电子专业。
2001年5月,作为北大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一个重要举措,在原物理系、技术物理系核物理专业、重离子物理研究所、地球物理系的大气物理与气象专业、天文系的基础上,成立了beat365官方网站,学院以教学机构和博士点为基础设置了10个教学科研实体单位:普通物理教学中心、基础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大气科学系、天文学系、技术物理系、理论物理研究所、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物理研究所、现代光学研究所、重离子物理研究所及电子显微镜专业实验室。beat365官方网站师资力量雄厚。有教职工约320人,其中教师有中科院院士10名、长江特聘教授6名,教授87名,副教授104名。学院每年招收本科生约200人,硕士生约100人,博士生约100人,博士后约20人。
学院有人工微结构与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暴雨监测与预测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离子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科研机构;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8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有国家重点学科8个,国家理科基础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2.5个。
学院全体师生正在新形势下为建设世界一流的物理学科而努力奋斗。
二、本科专业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英文名称
| 学制
| 授予学位
|
0702
| 物理学
| Physics
| 4年
| 理学学士
|
0704
| 天文学
| Astronomy
| 4年
| 理学学士
|
0706
| 大气科学
| Atmosphere Science
| 4年
| 理学学士
|
三、双学位、辅修
物理学、天文学、大气科学双学位
物理学、天文学、大气科学辅修
四、教学行政管理人员
职务 姓名 办公电话
院长 叶沿林 62752918
主管本科教学副院长 陈晓林 62752990
教学秘书
教务员 鲁希、李善珍 62751142、62757393
五、师资力量(姓名后打*者为博士生导师)(按一级学科分类)
物理学
姓名
| 性别
| 职称
| 学历
| 专业特长及近期研究方向
| 担任的本科生课程
|
安宏林
| 男
| 副教授
| 研究生
| 光通讯及应用
| |
班 勇*
| 男
| 教授
| 研究生
| 实验粒子物理
| 核物理实验
|
包尚联*
| 男
| 教授
| 大学
| 医学物理、医学影像学、放疗物理与技术
| 医学物理导论
|
蔡建新
| 男
| 教授
| 研究生
| 实验粒子物理、电子学
| 微机原理
|
陈 晶
| 女
| 副教授
| 研究生
| 电镜
| |
陈佳洱*
| 男
| 院士
| 大学
| 射频超导加速技术、光阴极电子枪、光电薄膜、射频四极场加速技术
| |
陈金象*
| 男
| 研员
| 大学
| 中子物理、裂变物理、核参数测量、中子应用
| |
陈晋平
| 男
| 副教授
| 研究生
| 纳米材料
| 低温物理、基础物理
|
陈凯旋
| 男
| 讲师
| 大学
| 基础物理实验教学
| 普通物理实验
|
陈晓林
| 男
| 副教授
| 研究生
| 核结构理论
| 理论力学、电动力学
|
陈志坚
| 男
| 副教授
| 研究生
| 先进光功能材料与非线性光学
| |
陈志忠
| 男
| 讲师
| 研究生
| 半导体光电子学
| |
戴 伦
| 女
| 副教授
| 研究生
| 纳米半导体材料和器件物理
| 半导体物理基础
|
邓卫真
| 男
| 副教授
| 研究生
| 强子手征动力学、核结构
| 数学物理方法、基础物理
|
丁富荣
| 男
| 教授
| 大学
| 核物理应用
| 辐射物理
|
杜为民
| 男
| 副教授
| 研究生
| 先进光谱技术及应用
| |
段家忯
| 女
| 教授
| 大学
| 基础物理实验教学
| 基础物理实验
|
樊铁栓
| 男
| 副教授
| 研究生
| 中子物理、裂变物理、核参数测量、中子应用
| 数学物理方法、基础物理
|
方 胜
| 男
| 正高
| 大学
| | |
冯庆荣
| 男
| 教授
| 大学
| 材料物理、近代物理实验教学
| 普通物理实验
|
盖 峥
| 女
| 教授
| 研究生
| 表面物理
| |
甘子钊*
| 男
| 院士
| 研究生
| 理论凝聚态物理
| |
高崇寿*
| 男
| 教授
| 大学
| 相对论重离子碰撞
| 今日物理
|
高春媛
| 女
| 副教授
| 研究生
| 中高能核理论、理论物理相关方向
| 数学物理方法
|
高政祥*
| 男
| 教授
| 研究生
| 超导物理、计算物理
| 原子物理、固体物理
|
龚旗煌*
| 男
| 教授
| 研究生
| 超快光科学与强场光物理
| |
古 英
| 女
| 讲师
| 研究生
| 超快光科学与强场光物理
| |
郭 华*
| 男
| 教授
| 研究生
| 中高能核理论、理论物理相关方向
| 量子力学
|
郭 卫
| 男
| 副教授
| 研究生
| 超导及相关材料
| |
郭建栋
| 男
| 教授
| 大学
| 超导物理、计算物理
| 普通物理实验
|
郭秋菊
| 女
| 副教授
| 研究生
| 核物理应用
| 人类生存与核科学
|
郭新恒
| 男
| 教授
| 研究生
| 强子结果、CP破坏
| |
郭之虞*
| 男
| 教授
| 研究生
| 射频四极场加速技术、离子源、粒子动力学
| |
韩宝玺
| 男
| 讲师
| 研究生
| 加速器质谱技术及其应用
| 普通物理实验
|
郝建奎
| 男
| 讲师
| 研究生
| 射频超导加速技术、光阴极电子枪、光电薄膜
| |
何东风
| 男
| 讲师
| 研究生
| | |
侯玉敏
| 女
| 副教授
| 研究生
| | 基础物理
|
胡晓东
| 男
| 副教授
| 研究生
| 半导体光电子学
| 基础物理
|
华 辉
| 男
| 讲师
| 研究生
| 实验核物理
| |
黄裴增
| 男
| 副教授
| 研究生
| 医学物理、医学影像学、放疗物理与技术
| |
黄森林
| 男
| 助教
| 研究生
| 射频超导加速技术、光阴极电子枪、光电薄膜
| |
黄显玲
| 女
| 副教授
| 大学
| 近代物理实验教学
| 近代物理实验
|
季 航
| 男
| 副教授
| 研究生
| 近代物理实验教学
| 近代物理实验
|
江栋兴*
| 男
| 教授
| 大学
| 实验核物理
| |
蒋红兵
| 女
| 副教授
| 研究生
| 超快光科学与强场光物理
| |
雷奕安
| 男
| 副教授
| 研究生
| 核结构、计算物理
| 计算概论
|
李 刚
| 男
| 讲师
| 研究生
| | |
李定平
| 男
| 教授
| 研究生
| 凝聚态中场论方法、超导理论
| |
李先卉
| 女
| 副教授
| 研究生
| 核结构、中高能核物理
| 热力学统计物理
|
李湘庆
| 男
| 讲师
| 研究生
| 中子物理、裂变物理、核参数测量、中子应用
| 基础物理
|
李焱
| 男
| 副教授
| 研究生
| 超快光科学与强场光物理
| |
李正孝
| 男
| 副教授
| 研究生
| | |
李智焕
| 男
| 讲师
| 研究生
| 实验核物理
| 基础物理
|
李重生*
| 男
| 教授
| 研究生
| 高能对撞机物理、 电弱理论及其超对称推广、QCD辐射修正
| 量子力学
|
林宗涵*
| 男
| 教授
| 大学
| 介观量子输运
| 热力学统计物理
|
刘 川*
| 男
| 教授
| 研究生
| 格点场论、计算物理
| 热力学统计物理、电动力学、计算物理
|
刘昌龙
| 男
| 副教授
| 研究生
| 核物理应用
| |
刘春玲
| 女
| 副教授
| 研究生
| 先进光功能材料与非线性光学
| 基础物理
|
刘克新*
| 男
| 教授
| 研究生
| 加速器质谱技术及其应用
| 加速器物理基础、基础物理
|
刘树新
| 男
| 讲师
| 研究生
| 核结构理论
| 力学、基础物理
|
刘松秋
| 男
| 教授
| 大学
| 电子学
| 现代电子电路基础及实验
|
刘玉鑫*
| 男
| 教授
| 研究生
| 核结构、中高能核物理、计算物理
| 热学、原子物理、热力学统计物理
|
卢大海*
| 男
| 教授
| 研究生
| 核结构、中高能核物理
| 量子力学、理论力学
|
鲁向阳
| 男
| 副教授
| 研究生
| 射频超导加速技术、光阴极电子枪、光电薄膜
| 基础物理
|
陆 果
| 男
| 教授
| 大学
| 超导物理、基础物理教学
| 基础物理
|
吕 劲
| 男
| 副教授
| 研究生
| 凝聚态理论
| |
吕建钦*
| 男
| 教授
| 大学
| 射频四极场加速技术、离子源、粒子动力学
| |
罗 强
| 男
| 副教授
| 研究生
| 凝聚态理论
| 力学
|
马 平
| 男
| 副教授
| 研究生
| 薄膜与器件
| 普通物理实验
|
马伯强*
| 男
| 教授
| 研究生
| 强子物理
| 数学物理方法
|
马中水*
| 男
| 教授
| 研究生
| 介观量子输运
| 热力学统计物理
|
冒亚军*
| 男
| 教授
| 研究生
| 中高能核物理实验
| |
孟 杰*
| 男
| 教授
| 研究生
| 核结构理论、计算物理
| |
莫 洪
| 男
| 讲师
| 研究生
| | |
欧阳颀*
| 男
| 教授
| 研究生
| 非线性物理、生物物理
| 非线性物理、非线性动力学
|
潘华勇
| 男
| 讲师
| 研究生
| 电镜
| |
裴谐弟
| 男
| 副教授
| 研究生
| | |
彭士香
| 女
| 讲师
| 研究生
| 射频四极场加速技术、离子源、粒子动力学
| 基础物理
|
钱思进
| 男
| 教授
| 研究生
| 实验粒子物理
| |
钱志新
| 男
| 副教授
| 研究生
| 凝聚态理论
| |
秦国刚*
| 男
| 院士
| 研究生
| 纳米半导体材料和器件物理
| |
秦志新
| 男
| 副教授
| 研究生
| 半导体光电子学
| 普通物理实验
|
冉广照
| 男
| 副教授
| 研究生
| 纳米半导体材料和器件物理
| 近代物理试验
|
任尚元*
| 男
| 教授
| 研究生
| 低维和纳米晶体中电子态的理论
| |
史俊杰*
| 男
| 教授
| 研究生
| 理论凝聚态物理
| 基础物理
|
舒幼生
| 男
| 教授
| 大学
| 基础物理教学
| 力学、基础物理
|
宋行长*
| 男
| 教授
| 大学
| 场论与弦理论
| |
苏肇冰*
| 男
| 院士
| 大学
| 凝聚态物理论、介观量子输运
| |
孙騊亨*
| 男
| 教授
| 大学
| 先进光功能材料与非线性光学
| |
田光善*
| 男
| 教授
| 研究生
| 凝聚态理论
| 量子力学、电动力学
|
田建玲
| 女
| 讲师
| 研究生
| | |
童玉珍
| 男
| 副教授
| 研究生
| 半导体光电子学
| |
王 胜
| 女
| 副教授
| 大学
| 基础物理实验教学
| 普通物理实验
|
王常生
| 男
| 副教授
| 研究生
| 磁性材料
| 普通物理实验
|
王德煌
| 男
| 教授
| 大学
| 物理实验教学
| 普通物理实验
|
王福仁*
| 男
| 教授
| 研究生
| 薄膜与器件
| 超导物理学
|
王宏利
| 男
| 副教授
| 研究生
| 非线性物理、生物物理
| 基础物理
|
王稼军
| 女
| 教授
| 大学
| 基础物理教学
| 电磁学、基础物理
|
王建勇
| 男
| 正高
| 大学
| 静电加速器技术
| |
王全进
| 男
| 讲师
| 研究生
| 实验核物理
| 普通物理实验
|
王荣明
| 男
| 副教授
| 研究生
| 电镜
| 普通物理实验
|
王若鹏*
| 男
| 教授
| 研究生
| 光学理论与量子光信息
| 光学
|
王世光*
| 男
| 教授
| 研究生
| | |
王宇钢*
| 男
| 教授
| 研究生
| 离子束与生物体系相互作用、离子束材料科学
| 等离子体和离子束物理
|
闻家如
| 男
| 副教授
| 研究生
| | |
吴建华
| 男
| 副教授
| 研究生
| 磁性材料、基础物理实验教学
| 普通物理实验
|
吴思诚*
| 男
| 教授
| 大学
| 同步辐射光电子谱、近代物理实验教学
| 近代物理实验
|
谢大弢
| 男
| 副教授
| 研究生
| 射频超导加速技术、光阴极电子枪、光电薄膜
| 基础物理
|
谢飞翔
| 男
| 讲师
| 研究生
| 薄膜与器件
| 基础物理
|
谢耀钦
| 男
| 讲师
| 研究生
| 医学物理、医学影像学、放疗物理与技术
| |
邢 峰
| 男
| 副教授
| 大学
| 基础物理实验教学
| 普通物理实验
|
邢启江
| 男
| 教授
| 大学
| 半导体光电子学
| 近代物理实验
|
熊传胜*
| 男
| 教授
| 研究生
| 场论与弦理论
| 量子力学
|
熊光成*
| 男
| 教授
| 研究生
| 氧化物薄膜
| |
徐晓林
| 女
| 副教授
| 研究生
| 超导物理、计算物理
| |
徐至展*
| 男
| 院士
| 研究生
| 超快光科学与强场光物理
| |
许甫荣*
| 男
| 教授
| 研究生
| 核结构理论、理论物理相关方向
| 理论力学
|
薛建明
| 男
| 副教授
| 研究生
| 离子束与生物体系相互作用、离子束材料科学
| |
荀 坤
| 男
| 副教授
| 研究生
| 磁性材料、近代物理实验教学
| 近代物理实验
|
阎 宏
| 男
| 讲师
| 研究生
| 光信息科学
| |
杨威生*
| 男
| 教授
| 大学
| 表面物理
| |
杨应昌*
| 男
| 院士
| 大学
| 磁性材料
| |
杨志坚
| 男
| 讲师
| 研究生
| 半导体光电子学
| |
姚淑德*
| 女
| 教授
| 大学
| 核物理应用
| 核物理实验
|
叶恒强
| 男
| 院士
| | 电镜
| |
叶卫国
| 男
| 助教
| 研究生
| 射频四极场加速技术、离子源、粒子动力学
| |
叶沿林*
| 男
| 教授
| 研究生
| 实验核物理、放射性束核物理
| 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导论
|
尹 澜
| 男
| 副教授
| 研究生
| 凝聚态理论
| 固体理论
|
应 军
| 男
| 讲师
| 研究生
| 实验粒子物理
| 力学、
|
于金祥*
| 男
| 教授
| 大学
| 射频四极场加速技术、离子源、粒子动力学
| |
于彤军
| 女
| 副教授
| 研究生
| 半导体光电子学
| 基础物理
|
俞大鹏*
| 男
| 教授
| 研究生
| 纳米材料
| 纳米科技前沿
|
俞允强*
| 男
| 教授
| 研究生
| 广义相对论与宇宙学
| 电动力学、物理宇宙学基础、广义相对论
|
元民华
| 女
| 副教授
| 大学
| 基础物理实验教学
| 普通物理实验
|
张 酣*
| 男
| 教授
| 研究生
| 超导及相关材料
| 材料物理
|
张保澄*
| 男
| 教授
| 大学
| 射频超导加速技术、光阴极电子枪、光电薄膜
| |
张朝晖
| 男
| 副教授
| 研究生
| 近场光学
| 普通物理实验
|
张大新
| 男
| 副教授
| 研究生
| 重味物理、粲物理、B物理
| 理论力学
|
张国辉
| 男
| 副教授
| 研究生
| 中子物理、裂变物理、核参数测量、中子应用
| 基础物理
|
张国义*
| 男
| 教授
| 研究生
| 半导体光电子学
| 宽禁代半导体
|
张焕乔*
| 男
| 院士
| 大学
| 实验核物理、放射性核束物理
| |
张家森
| 男
| 教授
| 研究生
| 光信息科学
| |
张建伟
| 男
| 副教授
| 研究生
| 中高能核理论、理论物理相关方向
| 热力学统计物理
|
张洁天
| 女
| 副教授
| 大学
| 基础物理实验教学
| 普通物理实验
|
张可法
| 男
| 讲师
| 大学
| 基础物理教学
| 基础物理
|
张瑞明
| 男
| 副教授
| 大学
| 基础物理教学
| 基础物理、演示实验
|
张双全
| 男
| 讲师
| 研究生
| 核结构理论、计算物理
| 普通物理实验
|
张晓东
| 男
| 副教授
| 研究生
| 磁性材料
| 普通物理实验
|
赵 捷
| 男
| 讲师
| 研究生
| 核电子学
| 现代电子测量与实验
|
赵 夔*
| 男
| 教授
| 研究生
| 射频超导加速技术、光阴极电子枪、光电薄膜
| |
赵光达*
| 男
| 院士
| 大学
| 重味物理、粲物理、B物理
| 量子场论
|
赵绥堂
| 男
| 正高
| 大学
| 激光制备
| |
赵子强
| 男
| 副教授
| 研究生
| 离子束与生物体系相互作用、离子束材料科学
| |
郑 涛
| 男
| 讲师
| 研究生
| 实验核物理
| 基础物理
|
郑汉青*
| 男
| 教授
| 研究生
| 强子手征动力学
| 电动力学
|
钟振扬
| 男
| 副教授
| 研究生
| | |
周路群
| 女
| 讲师
| 研究生
| 非线性物理、生物物理
| 基础物理
|
周善贵
| 男
| 副教授
| 研究生
| 核结构物理、计算物理
| |
周增均
| 男
| 副教授
| 大学
| 物理实验教学
| 近代物理实验
|
朱 星*
| 男
| 教授
| 研究生
| 近场光学
| |
朱世琳*
| 男
| 教授
| 研究生
| 强子物理、宇称破坏、重味物理
| 量子力学、高等量子力学
|
俎栋林
| 男
| 教授
| 大学
| 医学物理、医学影像学、放疗物理与技术
| 电动力学
|
天文学
姓名
| 性别
| 职称
| 学历
| 专业特长及近期研究方向
| 担任的本科生课程
|
陈建生*
| 男
| 院士
| | 宇宙学、星系物理
| 天体物理观测技术与方法
|
范祖辉*
| 女
| 教授
| 研究生
| 宇宙学、星系物理
| 物理宇宙学基础
|
刘富坤
| 男
| 副教授
| 研究生
| 高能天体物理、活动星系核
| 天文文献阅读与专题报告
|
刘晓为*
| 男
| 教授
| 研究生
| 恒星物理、恒星形成、星际介质
| 天体光谱学
|
罗绍光
| 男
| 副教授
| 研究生
| 恒星形成、星际介质
| 等离子体物理
|
乔国俊*
| 男
| 教授
| 大学
| 高能天体物理、致密天体
| 宇宙概论
|
吴学兵*
| 男
| 教授
| 研究生
| 高能天体物理、活动星系核
| 天体物理前沿
|
徐仁新*
| 男
| 教授
| 研究生
| 高能天体物理、致密天体
| 原子物理、天体物理导论
|
张 坚
| 男
| 副教授
| 研究生
| 天文技术与方法、太阳物理
| 宇宙探测新技术引论
|
张华伟
| 男
| 副教授
| 研究生
| 恒星物理、星际介质
| 天体物理观测技术与方法、天文图象处理
|
周又元*
| 男
| 院士
| | 高能天体物理、活动星系核
| |
大气科学
姓名
| 性别
| 职称
| 学历
| 专业特长及近期研究方向
| 担任的本科生课程
|
陈 重
| 男
| 讲师
| 研究生
| 大气环境和探测
| |
付遵涛
| 男
| 副教授
| 研究生
| 非线性动力学
| 大气海洋学
|
黄嘉佑*
| 男
| 教授
| 大学
| 气候动力学
| 统计气象学
|
李建国
| 男
| 副教授
| 大学
| 大气环境和探测
| 环境物理概论
|
李万彪
| 男
| 副教授
| 研究生
| 大气辐射和遥感
| 大气物理学基础、大气概论
|
李晓东
| 男
| 副教授
| 研究生
| 非线性动力学
| 气候概论
|
梁福明
| 男
| 讲师
| 研究生
| 大气边界层和大气湍流
| 自然科学中的混沌与湍流
|
刘和平
| 男
| 副教授
| | 大气边界层和大气湍流
| |
刘式适*
| 男
| 教授
| 大学
| 非线性动力学
| |
刘树华*
| 男
| 教授
| 大学
| 大气边界层和大气湍流
| 大气探测原理、环境生态学
|
刘晓阳
| 男
| 讲师
| 研究生
| 大气辐射和遥感
| 雷达气象学
|
卢咸池
| 男
| 研员
| 研究生
| 气候变化诊断模拟
| |
毛节泰*
| 男
| 教授
| 大学
| 云物理和大气化学
| |
钱维宏*
| 男
| 教授
| 研究生
| 气候动力学
| 天气学
|
谭本馗*
| 男
| 教授
| 研究生
| 大气动力学、海气相互作用、暴雨机理
| 大气动力学基础
|
王洪庆*
| 男
| 正高
| 研究生
| 中尺度气象及其科学视算
| 算法与数据结构
|
辛国君
| 男
| 副教授
| 研究生
| 气候动力学
| 流体力学
|
杨海军
| 男
| | 研究生
| 大气动力学、海气相互作用、暴雨机理
| |
叶瑾林
| 男
| 副教授
| 研究生
| | |
张宏生*
| 男
| 教授
| 研究生
| 大气环境和探测
| 大气物理实验
|
张庆红
| 女
| 副教授
| 研究生
| 中尺度气象及其科学视算
| |
赵 强
| 男
| 副教授
| 研究生
| 气候动力学
| 卫星气象学
|
赵柏林*
| 男
| 院士
| 大学
| 大气辐射和遥感
| |
赵春生
| 男
| 副教授
| 研究生
| 云物理和大气化学
| 大气科学导论
|
郑永光
| 男
| 讲师
| 研究生
| 中尺度气象及其科学视算
| 天气分析与预报
|
朱锦红
| 女
| 副教授
| 研究生
| 气候变化诊断模拟
| 气候变化与人类生存
|
朱元竞
| 女
| 教授
| 大学
| 大气辐射和遥感
| |
六、教学设备与设施
1.教学实验室
基础物理教学与研究中心
基础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物理学演示实验室
核物理教学实验室
核电子学实验室
教学天文台
大气探测实验室
大气遥感与卫星气象实验室
天气分析与预报实验室
仿真模拟可视化实验室
大气气溶胶监测站
2.图书资料
| 图书
| 期刊
| 报纸
| 论文
|
| 种
| 册
| 种
| 册
| 种
| 册
| 册
|
中 文
| 26595
| 36871
| 1319
| 11970
| 9
| | 2000
|
西 文
| 38497
| 42636
| 1870
| 66129
| 1
| | |
其 他
| 5450
| 6240
| 693
| 10155
| | | |
总 计
| 70542
| 85747
| 3882
| 88254
| 10
| | 2000
|